解释:旁遮普邦政府提议在高沙拉斯使用稻草作为牛饲料
旁遮普邦每年生产超过 2000 万吨稻草,其中大部分被农民在田间焚烧,导致广泛的空气污染,旁遮普邦现在提议将稻草残渣用作动物的饲料。

每年生产超过 2000 万吨稻草,其中大部分被农民在田间焚烧,导致广泛的空气污染甚至蔓延到邻国,旁遮普邦现在提议将稻草残渣用作动物,尤其是牛的饲料.我们解释了旁遮普政府引用哪些研究来支持其提案:
| 锁定后能源需求上升,当地库存下降
旁遮普政府是根据什么提出这样的建议的?
该州唯一的兽医大学——卢迪亚纳的 Guru Angad Dev 兽医和动物科学大学 (GADVASU) 编写的一份研究报告已根据“2021 年哈里夫季节控制秸秆燃烧的准备”项目提交给政府,该项目建议稻草作为动物饲料的用途。报告称,在东南亚、蒙古和中国,将近 30.4% 的稻草用作动物饲料。
它补充说:在旁遮普省,每年稻草的总供应量约为 2000 万吨。这根吸管的总价值约为 40 亿卢比,按平均 200 卢比/公担计算。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烧毁在田地里。除了可用于反刍动物生产的 77,000 吨氮和 560 万吨总可消化营养素 (TDN) 的损失之外,这也是经济损失。
根据报告,2000万吨稻草的营养价值为:100万吨粗蛋白(CP)、30万吨可消化粗蛋白(DCP)、800万吨总可消化营养素(TDN)和磷.它还强调了国家层面对反刍动物饲料和饲料的需求不足。在未来几年内,绿色和干饲料的供应情况将变得更糟……
那么,可以直接用田里的稻草喂动物吗?
不,根据 GADVASU 专家的说法。高二氧化硅和木质素含量会降低其消化性能。与小麦秸秆相比,水稻秸秆中较高的硒含量也限制了其作为动物饲料的使用。然而,如果以适量(每只动物每天最多 5 公斤)给予硒,硒不会对动物造成健康危害。
GADVASU 家畜农场主任 Ravinder Singh Grewal 说,稻草还含有草酸盐 (2-2.5%),这会导致钙缺乏,因此矿物质混合物应始终与稻草一起饲喂。
在给动物喂稻草之前,GADVASU 推荐了哪些处理方法?
GADVASU提交的报告中推荐了两种方法:稻草在用作牛饲料之前的纯尿素处理和尿素加糖蜜处理。
什么是纯尿素治疗?
报告称,稻草的尿素处理具有提高稻草动物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该大学研制的尿素处理工艺是:将14公斤尿素溶于200升水中,喷洒在切碎的稻草上,调匀后堆放9天。 9 天后,可以从一侧打开堆栈。发酵后的秸秆质地柔软,粗蛋白含量为 6.0-8.0%,DCP 含量为 3.0-4.0%,TDN 含量为 55-60%。这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的组合。稻草被尿素溶液(化学)擦洗和润湿(物理),尿素分解释放氨气,其中一部分被微生物(生物)用于增殖(使稻草富含微生物蛋白质),从而导致烟囱温度升高,这有利于氨渗透到细胞壁中,导致 lingo-cellulosic 键断裂,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被瘤胃中的微生物利用。纤维素的消化率从未经处理的稻草中的 40-45% 增加到发酵麦秆中的 70-75%。
通讯|单击以在收件箱中获取当天最佳解说员
尿素处理后稻草的营养价值如何提高?
该大学在其报告中给出的数字表明,与未经处理的稻草相比,尿素处理过的稻草中的 CP、DCP 和 TDN 值增加了很多。粗蛋白 (CP) 从 4.5% 增加到 8%,可消化粗蛋白 (DCP) 从 1.5% 增加到 4%,总可消化营养素 (TDN) 从 40% 增加到 55%。
“将尿素处理过的稻草(6 公斤/天)喂给每天产奶约 10 公斤的泌乳水牛,可以节省约 60% 的日粮油籽饼。稻草的饲喂应与豇豆、豇豆或卢塞恩混合,形成维持日粮。秸秆应喂食浓缩混合物,并应给动物额外添加 DCP 或石灰石以减少草酸盐的影响。报告称,草酸盐也会干扰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这可能是由于钙作为辅助因子的不可用。
现在加入:Express 解释电报频道什么是尿素加糖蜜处理?
也称为尿素-糖蜜浸渍稻草,该方法涉及用尿素和糖蜜处理稻草。尿素1公斤和糖蜜3公斤充分混合,加水10公斤。将其与磨碎的稻草混合,并在同一天喂给动物。报告称,这种处理过的稻草与矿物混合物和盐一起构成了非生产动物的维持量。
然而,专家们澄清说,为了维持动物的体重,仅靠稻草是不够的。报告补充说,需要补充矿物质和青饲料。
如果秸秆未经处理而饲喂,二氧化硅、草酸盐和硒的潜在有害影响是什么?
报告提到:硅质草料的摄入与尿硅质结石有关……在水资源可能有限的干燥地区。在印度没有明确的研究,但尿结石与稻草消耗有关……尿结石通常在绵羊和牛身上形成……稻草与其他稻草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草酸盐含量高(1-2%) .这些在瘤胃中被分解为碳酸盐和碳酸氢盐,被吸收,然后通过尿液排出。稻草的水提取物的 pH 值约为 8,而来自饲料喂养的稻草的尿液的 pH 值高达 9。草酸盐含量高表明更需要补钙。它的硒含量很高(0.5 到 4.5 %),这会对奶牛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和你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