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为什么中国贸易禁令对印度的伤害更大
印度士兵被杀事件引发的愤怒引发了禁止与中国贸易的呼声。然而,如果贸易被禁止,印度将比中国损失更多。这里有六个原因

印度政府试图回应 与中国的边界争端 通过在贸易方面训练其枪支。在印度街头引起共鸣的想法是,印度人应该抵制中国商品,从而给中国上一课。
视觉效果 印度人破坏和烧毁他们功能齐全的中国电器(如电视)的事件一直在社交媒体上流传。联盟部长拉姆达斯·阿萨瓦莱(Ramdas Athawale)甚至要求 禁止餐厅出售中餐 即使这些是印度餐厅,雇用印度厨师并主要使用印度农产品来供应此类中国菜。
虽然人们可以理解印度人在听到士兵惨死时感到的愤怒,但将边界或国防争端变成贸易争端是一种不明智的举动。
有几个原因。
1. 贸易逆差不一定是坏事
禁止贸易成为第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认为贸易逆差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坏事。事实完全不同。贸易逆差/顺差只是会计活动,对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不会使国内经济变弱或更糟。
例如,如果查看与印度进行贸易的前 25 个国家,它对美国、英国和荷兰的贸易顺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经济比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都强或更好。
同样,它与其他 22 个国家(包括中国)之间存在贸易逆差——无论它们的规模和地理位置如何。该名单包括法国、德国、尼日利亚、南非、阿联酋、卡塔尔、俄罗斯、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等。
然而,贸易逆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印度经济比南非更糟糕。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仅意味着印度人购买的中国产品多于中国人从印度购买的产品。但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
为什么?因为它表明印度消费者——他们是单独和自愿做出这些购买决定的——现在比他们购买日本或法国甚至印度替代品时的情况要好。
阅读 |对中国施加全球压力,继续谈判:前外交官
从本质上讲,它表明印度消费者以及中国生产商通过贸易获利。正是这个过程产生了贸易收益。双方都比没有贸易的情况要好。
当然,所有国家持续存在贸易逆差会引发两个主要问题。
一,一国是否有外汇储备购买进口。今天,印度拥有超过 5000亿美元的外汇 — 足以涵盖 12 个月的进口。
第二,这也表明印度无法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满足本国人民需求的产品。
一方面,没有一个国家是自给自足的,这就是为什么贸易是如此奇妙的想法。它允许各国专注于他们可以最有效地做的事情,并在进口其他国家更有效地做的任何事情的同时出口这种产品。
因此,虽然持续的贸易逆差值得国内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是印度政府——制定政策并建立提高竞争力的基础设施,但它不应该强迫甚至推动人们远离贸易,因为这样做会破坏效率并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

2. 对印度穷人的伤害最大
通常情况下,最贫困的消费者在此类贸易禁令中受到的打击最严重,因为他们对价格最为敏感。例如,如果中国的空调被更昂贵的日本空调或效率较低的印度空调取代,富裕的印度人可能仍然可以通过购买更昂贵的选择而幸免于难——但一些本来可以负担得起空调的穷人,要么放弃购买,因为它现在成本太高(比如日本或欧洲公司),或者因购买效率较低的印度公司而受苦(作为消费者)。
不要错过解释 | 如果LAC上的士兵携带武器,他们为什么不开火?
同样,在印度的中国产品也已经付款。通过禁止销售或避免销售,印度人将伤害其他印度零售商。同样,对最贫穷的零售商来说,这种打击将成比例地更大,因为他们相对无力应对意外损失。
3. 将惩罚印度生产商和出口商
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与中国的贸易损害了许多印度生产商。这是真的,但贸易只会伤害效率较低的印度生产商,同时帮助效率更高的印度生产商和企业,这也是事实。
需要注意的是,从中国进口的印度消费者名单中不仅包括消费来自中国的最终成品的消费者;印度的几家企业进口中间产品和原材料,这些产品和原材料反过来又用于生产最终产品——既用于印度国内市场,也用于全球市场(作为印度出口)。
与普遍看法相反,绝大多数中国进口产品是中间产品,如电机、核反应堆、化肥、光学和摄影测量设备、有机化学品等。这些进口产品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然后在印度或出口。
全面禁止中国进口将损害所有这些企业,而这些企业已经在挣扎求生,除了打击印度生产成品的能力。
总结一下:贸易逆差不一定是坏事;它们改善了包括生产商和出口商在内的印度消费者的福祉。无论如何,印度与大多数国家都存在贸易逆差,所以为什么要单挑中国。
4. 几乎不会伤害中国
不过,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我们想把中国单挑出来,因为它在边境杀死了我们的士兵,我们现在将通过贸易来惩罚它。
那么问题来了:禁贸会伤害中国吗?
事实恰恰相反。它对印度和印度的伤害远远超过对中国的伤害。
让我们再看看事实。虽然中国占印度出口的 5% 和印度进口的 14%——以美元价值计算——但印度从中国的进口(即中国的出口)仅占中国总出口的 3%。更重要的是,中国从印度的进口量不到其总进口量的1%。
关键是,如果印度和中国停止贸易,那么——从表面上看——中国将仅损失 3% 的出口和不到 1% 的进口,而印度将损失 5% 的出口和 14%进口。
而且,如果严格按照不让中国从印度购买力中获利的想法,那么印度人也应该避免购买所有使用中国商品和劳动力的产品。因此,忘记几个明显的中国品牌和产品,印度消费者将不得不弄清楚中国是否从印度销售的 iPhone 中获利。或者欧洲小工具中使用的钢材是否是中国的。
问题在于,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因为中国在全球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心地位,还因为即使是官僚团队也很难实时绘制中国参与我们所有贸易的地图。
总的来说,中国取代印度比印度取代中国容易得多。

这里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食物: 如果习近平和中国的政治机构对印度做同样的事情呢?如果他们决定突然禁止所有贸易并禁止通过任何途径进入印度的所有私人投资怎么办?
当然,印度会生存下来,但对普通印度人来说是巨大的代价,同时剥夺了许多印度企业(估值数十亿美元的初创企业)的中国资金。
为什么?因为在中短期内,更换中国产品既困难又昂贵。想象一下,将我们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转移到日本和德国。我们只会增加我们的贸易逆差总额。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决定使用印度产品,那也会让我们花费更多——尽管只是在内部。
5. 印度将失去政策可信度
也有人建议印度应违背与中国的现有合同。同样,虽然在短期内这可能会缓和伤害情绪,但对于像印度这样一直试图吸引外国投资的国家来说,这将是非常有害的。
投资者——尤其是外国投资者——追踪的第一件事就是政策的可信度和确定性。如果政策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如果税收可以追溯效力,或者如果政府本身违背合同,那么没有投资者会投资。或者,如果他们这样做,他们将要求更高的回报以增加风险。
快递说明现在开始电报.点击 在这里加入我们的频道 (@ieexplained) 并随时了解最新情况
6. 提高关税是相互保证的破坏
也有人认为,印度应该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其他人则建议印度可以以零关税允许来自中国的初级和中间产品,但对最终产品征收禁止性关税。
即使不考虑印度将违反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这也是一个糟糕的策略,因为其他国家——不仅仅是中国——可以而且很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
印度在这方面的不利之处还在于其在全球贸易和价值链中的存在相对微不足道。换句话说,如果印度不按规则行事,世界相对容易绕过印度并继续进行贸易。
结果:
首先要明白的是,把边界争端变成贸易战不太可能解决边界争端。更糟糕的是,鉴于印度和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场贸易战对印度的伤害将远远超过中国。第三,这种冲击——禁止与中国的所有贸易——将是最不合适的时机,因为印度经济已经处于有史以来的最弱点——面临着 GDP 的急剧收缩。
众所周知,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情绪的高涨是众所周知的,但贸易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一点也是众所周知的。
当然,不是所有人。例如,所有效率低下的国内产业都希望以经济民族主义的名义受到更高关税的保护。但是,如上所述,这种保护将以国内消费者为代价。
阅读 | “军事行动将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但需要最高水平的准备”
事实上,在印度存在的头四个十年里,它曾尝试过——但惨遭失败——让诸如自力更生、进口替代和保护国内新兴产业等咒语发挥作用。
冠状病毒解释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印度必须努力通过提高竞争力来积极地在全球贸易中获得更高的份额。印度现在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微不足道。如果不小心,小得多的国家将进一步削弱。
例如,虽然在 2019 年 11 月,印度拒绝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一项在受新冠病毒影响最小、未来贸易量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越南签署了本月早些时候与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印度出口商已经在欧盟输给越南,现在将受到不利影响,因为大多数越南商品将在欧盟享受零进口关税,从而使欧洲消费者更能负担得起。
和你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