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在羟氯喹的 COVID-19 故事中,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
冠状病毒 (COVID-19):与所声称的相反,Acharya Prafulla Chandra Ray 与羟氯喹的发现或制造没有直接关系。

冠状病毒 (COVID-19): 上周晚些时候(4 月 10 日),西孟加拉邦政府授权公共部门 Bengal Chem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 Ltd (BCPL) 生产羟氯喹 (HCQ),这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多次吹捧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抗疟药应对 COVID-19 大流行。
Bengal Chemicals 与被广泛视为印度化学之父的孟加拉化学家和慈善家 Acharya Prafulla Chandra Ray 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 BCPL 的网站,雷(1861-1944 年)开始在加尔各答上环路(现在的 Acharya Prafulla Chandra 路)租来的房子里的一个小地方。随着其作为高质量药物生产商的声誉不断提高,Ray 扩大了业务规模,于 1901 年 4 月 12 日成立了今天公司的前身孟加拉化学制药厂 (BCPW)。
与一些社交媒体帖子中所声称的相反,尽管雷对化学和化学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与羟氯喹的发现或制造没有直接关系。
《看不见的敌人:英国、疾病和医学》一书的作者苏迪普·巴塔查里亚 (Sudip Bhattacharya) 说,羟氯喹和氯喹是在 1940 年代中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合成的,当时盟军和轴心国的军队都在南太平洋作战。殖民地孟加拉,1617-1847'。
热带气候和不卫生条件的结合导致两个营地的士兵都感染了许多疾病,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疟疾。
在南太平洋,尤其是东南亚和南亚,金鸡纳植物的树皮历来被用来提取奎宁和生物碱,众所周知,这是一种有效的疟疾治疗方法。当这些外国军队得知这种药用植物的用途后,对它的需求就增加了。

到 19 世纪后期,金鸡纳种植园已经在包括锡兰和荷属东印度在内的印度次大陆建立起来。在他们控制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鼎盛时期,荷兰人管理着大约 95% 的奎宁生产。然而,在 1942 年荷属东印度群岛被日本控制后,盟军发现在战争中他们获得奎宁的基本供应渠道被切断了。
Express Explained 现在在 Telegram 上。点击 在这里加入我们的频道 (@ieexplained) 并随时了解最新情况
面对奎宁短缺,美国将注意力转向金鸡纳原产地南美洲。在 1942 年至 1945 年间执行的金鸡纳任务中,数吨金鸡纳树皮从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森林运往美国进行测试和实验。
美国随后控制了危地马拉、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的种植园,那里的气候和土壤适合大规模生产金鸡纳。
还阅读 |建议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使用羟氯喹——这就是为什么它不是灵丹妙药
到 1944 年,美国化学家成功地合成了奎宁。
不要错过这些关于冠状病毒的文章 解释 部分:
‣ 戴口罩还是不戴口罩?为什么指导一直在转变
‣ Agra、Bhilwara 和 Pathanamthitta Covid-19 遏制模型有何不同
和你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