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中国如何在中场输球
如果将苏宁作为全球球员的崛起视为中国成为世界足球强国梦想的缩影,那么苏宁的衰落则让这个国家的雄心在显微镜下。

2015年,中国零售巨头苏宁掀起收购狂潮。
首先,他们在中国购买了一家足球俱乐部。然后,他们在明星球员和超级明星经理身上大肆挥霍。他们才刚刚开始。 2016 年,他们以 2.3 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足球巨头国际米兰的多数股权。在那之后,他们向英超联赛支付了高达 5.23 亿英镑的费用,用于在中国展示他们 2019 年至 2022 年的比赛。
六年后,他们破产了。英超联赛终止了电视转播协议。国际米兰已经放置了一个“待售”板。他们的中国俱乐部上周关闭了运营。四个月前帮助他们赢得首个中超冠军的几名球员现在都没有俱乐部。
如果将苏宁作为全球球员的崛起视为中国成为世界足球强国梦想的缩影,那么苏宁的衰落则让这个国家的雄心在显微镜下。
The Jiangsu Suning story
苏宁是中国最大的实体零售商之一,在中国政府支持推动成为这项运动的超级大国之后进军足球。他们首先接管了江苏国新-圣天,这是一家在中超联赛中效力的南京俱乐部。收购后,更名为江苏苏宁。
在那之后,江苏以一种成为中国俱乐部典型的方式,花费数百万美元获得了一些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他们从切尔西引进了巴西前锋拉米雷斯,并向他的同胞亚历克斯·特谢拉提出了如此有吸引力的报价,以至于他选择了他们而不是利物浦。为了管理这些球星,江苏苏宁得到了一位超级球星主教练:意大利的法比奥·卡佩罗。
随后,该公司投资了国际米兰并获得了英超联赛转播协议。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至少在结果方面。 2020 年 11 月,江苏苏宁赢得了他们的首个中超联赛冠军,而国际米兰目前正在夺得自 2009-10 赛季以来的首个意甲冠军。
然而,他们在场上的成功恰逢苏宁陷入困境。
据日经新闻报道,苏宁近年来的海外零售收购事与愿违,疫情加剧了他们的困境。该报告补充说,该公司“2020 年净亏损 39 亿元人民币,与前一年的 98 亿元人民币利润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加入:Express 解释电报频道这迫使苏宁削减了其非零售企业,包括江苏,由于其在球员工资上的支出,江苏已累积了大约 6700 万英镑的债务。然而,尽管要价仅为一分钱,但苏宁没有为这家足球俱乐部找到买家,并最终于上周停产。
困难时期
苏宁的故事不是一次性的。
苏宁并不是第一家涉足足球的中国企业,也不是最大的消费者。但他们的退出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足球模式的质疑,这种模式基本上是为了大钱签下大牌,希望这能让他们成为一个强大的足球国家——这种策略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
上个月,山东鲁能因拖欠薪水被淘汰出亚冠联赛,而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俱乐部之一天津猛虎队由于新的中国联赛政策,禁止企业将自己的名字借给足球队,即将关门大吉。
中国足协 (CFA) 实施了这一规则变更,旨在消除俱乐部对企业注资购买大牌球员的依赖。
很多时候,这笔钱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例如,据报道,上海申花一个赛季向阿根廷前锋卡洛斯·特维斯支付了 4150 万英镑,在此期间他只打了 20 场比赛,只打进了 4 个进球。特维斯在接受 TyC Sports 采访时称他在中国的七个月时间是“假期”。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终审法院在 2017 年引入了“转让税”——对外国签约征收 100% 的税。据《卫报》报道,这也是在中国政府担心“资本流出国”的时候出现的。从下个月开始,根据 CFA 制定的新规则,外国球员每个赛季将获得最高 270 万英镑的报酬。
“非理性投资”
惹恼政府的不仅仅是外国球员的薪水。根据 iris-france.org 的一份报告,2017 年,中国政府介入遏制海外俱乐部收购,称其为“非理性投资”。
此前,已有多家中国企业入股海外足球俱乐部,包括马德里竞技(万达集团)、狼队(复星)、布拉格斯拉维亚(华信能源)和国际米兰(苏宁)。现在,所有这些投资要么缩减规模,要么出售股份。
泡沫破灭?
尽管困难重重,但现在说中国足球泡沫是否会破灭还为时过早。但是,中国俱乐部为了成为欧洲以外顶级球员的首选目的地而花费巨资的日子可能已经成为过去。
相反,正如国有通讯社新华社报道的那样,在经历了“高速、疯狂的增长”之后,是时候“尊重足球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坚持青训,长期工作”。 '
中国公司仍然是 FIFA 世界杯的最大赞助商之一,该国计划在 2030 年举办这项赛事。现在的目标似乎已经重新调整为培养年轻球员,以便九年后可以派出一支强大的球队,如果他们计划实现。
和你的朋友分享: